6 种开锁方式包括指纹开锁、普通密码开锁、临时密码开锁、小米手机NFC 开锁、手机蓝牙开锁、钥匙开锁;
目前支持NFC开锁功能的小米手机包括:小米9(含小米9 SE与小米9透明尊享版),小米MIX系列、小米8(含透明探索版与屏幕指纹版)、小米Note 3/2、小米6/5/5s/5s Plus。MIUI开发版用户和稳定版用户将系统升级至最新版本即可开通米家智能门锁门卡;
7 大安全检测包含斜舌状态检测、方舌状态检测、角舌状态检测、反锁舌状态检测、钥匙插入检测、面板防撬检测、室内把手下压开门检测;
本产品已接入米家,使用米家APP 设置门锁,配合丰富的米家智能设备,可实现智能联动控制、联动报警等丰富的智能家居应用。(远程异常报警、远程查看开锁记录、智能联动等相关功能,需要配合具备蓝牙网关功能的设备使用);
开门自动开灯,小米米家智能门锁与其他智能产品产品联动控制,需要配合具备蓝牙网关的设备使用,还需在米家APP 内设置场景。具备蓝牙网关功能的设备有:米家床头灯、小米小爱智能闹钟、智米纯净型加湿器、Yeelight皎月LED吸顶灯、 Yeelight吸顶灯皎月系列、飞利浦智睿床头灯、 Yeelight语音助手、米家智能摄像机1080P、飞利浦智睿吸顶灯、 Yeelight吸顶灯、WalkingPad走步机、 Yeelight吸顶灯青春版、米家LED吸顶灯、摩摩哒智能休闲按摩椅、小米米家小白智能摄像机增强版等,并将持续增加;
指纹识别率 98.7%。数据来自绿米实验室,测试工具:BLFARFRR V3.8.2,运行环境:Windows 7x64,i7 处理器,16G 内存,500G 硬盘。通过 500 个手指个数,每个手指采集 40 次,运用自研 V54 预处理算法,PB 指纹识别算法,使用自研的算法跑库软件,测试真匹配总次数 20000,拒真次数 260,拒真率:1.3%,遂识别率为 98.7%;
指纹的质量将影响指纹识别开锁的成功率,出现指纹纹路浅、磨损严重等问题的用户,建议使用密码、NFC、蓝牙等其他开锁方式;
采用金融级活体检测算法,该算法由瑞典指纹算法公司 Precise Biometrics 提供的假指纹和活体检测算法,广泛用于国内外金融机构和国外银行卡中;
莫氏硬度 9 由深圳市美信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检测得出,检测环境温度: 23.7℃,湿度:52% RH,宝石抛光片样品编号: S180918005,检测设备:莫氏硬度计,测试结果:9~10,报告编号: MS180918004C;
周期有效临时密码需手机与门锁通过蓝牙直连时才可创建;一次性有效临时密码可远程创建;
小米米家智能门锁有两种标准锁体,两种锁体均为官方正品,除外观略有差异外,其他功能、性能均一致;
18 个月超长续航,为绿米实验室在使用8节原装电池、模拟每天开门10次(非双重验证模式)、常温25℃的条件下测得,续航时间会因实际使用环境不同而变化,低温环境下的电池性能会下降,续航时间将缩短;
50 万次手指点击耐久测试,为绿米实验室测试结果,测试使用直径12mm肖氏硬度为50度的橡胶头,以250gf,50~60次/分钟的速度对中间位置进行 50 万次点击测试。样品无异色,无开裂,代表测试通过;
10 万次把手下压测试,为绿米实验室测试结果,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连续上锁、开锁10万次,样机功能正常,未出现机械功能故障;
48 小时指纹模块耐汗液,由绿米实验室测试得出。采用恒湿恒温试验箱:
[ 1 ] 配置酸性和碱性人工汗水溶液,酸性汗液 PH 值=4.7,碱性汗液 PH 值=9.5;
[ 2 ] 用浸泡过人工汗水溶液的无尘布将试验样品包裹紧密,放在 55±3°C、90%-95%RH 的恒温恒湿箱中储存 48 小时;
[ 3 ] 取出后将产品表面的溶液擦干,静置 2 小时后观察外观,再测功能;
测试结果样品无腐蚀,无异色,无开裂,功能测试通过 24H、48H 节点检查;
72 小时盐雾测试,由绿米实验室测试完成。采用盐雾试验机,实验环境 24±4°C / 40~75%RH,在5% NaCl中,35°C(试验箱内温度)喷雾72小时,用清水冲洗,净置16小时后,功能正常、电气及机械性能正常;
-25℃~55℃ 工作温度范围,由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报告》(公京检第1814336号、1814335号)提供;
远程查看小米米家智能门锁的状态、日志,以及接收异常告警、报警、低电量提醒等信息,需要配合具备蓝牙网关功能的设备实现;
3 年免费保修,具体的保修范围说明详见“售后服务政策”页面;
小米米家智能门锁产品售后服务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实行售后三包服务,具体内容请见“售后服务政策”页面;
若产品未发生在保修范围内的故障,每把门锁仅提供一次免费上门安装服务,详细政策请见“售后服务政策”页面;
全站数据实际情况会因测试软件版本、具体测试环境不同,而略有差异,最终以实际使用为准。